欢迎光临河北大学国际合作处
当前位置:首页 > 海外交流 > 公派留学 > 正文

文学院李彦洁海外研修第三阶段总结

发布时间: 2018-11-19 08:44:1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下半年进入新的学期,开学前我与导师Vivianna教授进行了几次交流,一方面就科研的词汇化问题进行了探讨,另一方面请教授帮我安排秋季学期的旁听课程。我主要打算旁听《语言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和《第二语言习得》(Acquisition of Second Language),但是我的导师Vivianna本人这个学期没有相关的课程,只能帮我联系任课的老师。这两门课程的开课老师因为各种情况,不太欢迎旁听,于是Vivianna帮我联系了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inguistics《英语语言学》。

      通过联系旁听事宜,我了解到:

      1、佐治亚州立大学至少就应用语言学系来说,课堂观察还是十分普遍的,我没能获批旁听的一门课,据说因为已经有7名旁听者,任课教师觉得旁听者数量过渡会对课堂产生不利影响而拒绝了我。

      2、新任职的教师一般都要接受旁听。

        3、旁听人员可以是在读的博士、硕士(个别课程)以及本系教师。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培养计划当中,对硕士生的旁听是有要求的,需达一定的课时量。当然,硕士旁听的课程主要是IEP(英语作为外语教学)课程,这就难怪我们曾经修习的《作文和语法》(Composition & Structure)曾经有过硕士研究生旁听且参与了课堂教学。

      导师为我争取到的旁听课程是了《英语语言学》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inguistics。下面谈一谈我旁听的一些体会。

       (一)课程性质认识

        类似于我们文学院的《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结合体,是《语言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的基础课程和先修课程。佐治亚州立大学对“先修”概念执行的比较具体,即如果A课程是B课程的先修课程,那么选修B课程则要求已经通过A课程,否则不允许选修B课程。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为先修课程的设置确实是专业学习的分阶段任务,如果先修课程未能完成(即通过),则有可能不具备理解和接收后续课程的能力和知识储备,无法顺利完成后续课程的学习。

        《英语语言学》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inguistics这门课程每周两次,每次75分钟。从课时量上看,不及《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课时的总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本身不同有一定的关系。汉语有文献记录的历史较长,语言变化较大,所以《古代汉语》任务较重。其二,佐治亚州立大学开设专门课程的专业是应用语言学专业,该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英语教学能力,所以对语言本体的学习深度要求并不太高。而我院的《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是面向全院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学科基础课,势必要求一定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二)课堂观察与体会

       1、教材使用

        每一门课程老师都可以指定教材。美国大学的教材使用情况比较特别的是“租”。美国图书较贵,所以图书市场除了新书以外,二手书交易也十分普遍。对于“教材”来说,还有一种“租赁”的方式。佐治亚州立大学有专门的Book Store提供图书售卖和租赁服务。教授为某门课程提供教材名单,然后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列出教材,书店能够获取每门课程的教材与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名单,注册了课程的学生则可以优先获得租借该教材的权利。我由于未能注册入这门课程,租借教材需要GSU的书店从其他地区调货,晚了两周才拿到教材。

        2、课程授课方式

        本课程的讲授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辅以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提供教学大纲和一些参考资料,由于我本人不属于本科生系列,所以一直未能进入该课程的网络平台,但并不影响我学习这门课程,由此可见,该课程对网络平台的凭借并不多。

       课堂教学使用多媒体手段。从硬件看,佐治亚州立大学相当多数教室配置了电脑、投影仪和幻灯机。值得一提的是,幻灯机的使用确实提高了教学效率,因为有时候教师需要引领学生阅读教材,而如果只是教师说“翻到……页,看……段/处/句”等等时,学生完全凭借“听”来追寻书页的内容,第一容易出错,第二,速度较慢。特别是,当教师需要手写特别是在教材上手写某些内容的时候,幻灯机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否则教师要把书上的内容先抄写到黑板上,然后再手写。从教师的软件使用上看,这位老师倾向于使用Word文档而非PPT,这应该属于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倾向,我的导师Vivianna博士在给硕士生讲课时多使用PPT。

     3、助教制度

   《英语语言学》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inguistics这门课程的教授有一名助教,助教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辅助课堂教学

     有的时候,助教带领学生一起完成课后作业,或者学生上台演示作业时,助教加以指导;或者教授布置课堂任务时,助教在教室巡视,随时指导学生。

      (2)批阅作业和试卷

      学生的课后作业或者课堂作业大多都要上交,上交后主要由助教批阅,甚至有些作业会给出成绩。

      (3)讲解部分内容

       有时候助教会讲解某个小的专题,教授在一旁加以补充。

        4、作业布置和课堂练习

       教授经常布置课后作业,课堂中也给学生相当的时间进行练习,甚至让学生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练习答案。有的时候课堂练习是一种小测试quiz。小测quiz这种形式在很多课堂中都比较普遍,本科生硕士生的课堂如此,据说有的博士生的课堂也会有。

       5、学生学习情况

      本班学生大约30名,课容量较为理想。

      (1)学生积极提问

        美国课堂特别是本科生课堂给我的一个深刻印象就是学生提问十分积极活跃,老师启发学生“有什么不懂的吗、有什么问题吗”的时候,学生会举手提问,即使老师正讲得起劲,学生也会举手提问。尽管有些问题可能并没有什么代表性或者甚至与课程的内容关联并不是那么密切,而且甚至非常浅显,学生都会毫不犹豫地提出来。反观我们的课堂,老师启发学生都没有学生吭声,何况学生主动提问了。这大概也有中美基础教育不同的缘故吧。

      (2)电子设备的使用

       极个别学生上课时使用笔记本电脑,是因为他们购买/租借了电子版教材。教授刚开始不了解情况,也曾经要求学生收起电脑,但学生解释后则允许学生继续使用。

学生上课用手机的现象不多。不仅是玩弄手机的不多,即使使用手机拍照获取投影屏幕内容的人也不多。大概与屏幕显示内容能够在网络平台获得有关。但是我在国内的教学中也是用了网络平台,学生却仍然乐于拍屏幕,可能需要反思网络平台是否符合学生的使用需求和倾向。

        6、期中考试制度

       这门课有期中考试。考试前,教授对本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复习,考试较为简单,随堂考试,教授发了几张纸,留出了答题空隙,考试后的下一次课堂,发回试卷,并讲解试题。试题内容以操作性内容为主,主客观题目各占一定比例。

       这种制度的好处是让学生能及时复习已经学习的内容,防止学习内容过多,前面的还没完全吸收,后面补充的来不及接收。而且考试题目可以发回,能让学生知道自己答题的对错,从而做出相应的复习和巩固。

       除了旁听课程以外,我继续通过口语辅导强化外语学习,其间也与国内的同事和学生保持联系和沟通,完成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