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河北大学国际合作处
当前位置:首页 > 海外交流 > 公派留学 > 正文

李彦洁海外研修年度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1-22 09:21:47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我受学校派遣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到位于美国亚特兰大市的佐治亚州立大学(Georgia State University)访学。已于2019年1月11日下午乘坐美国航空AA181航空抵达北京并返回学校,12日参加研究生阅卷,正式投入工作。现将美国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英语学习

       1.作文课

       1) 分班

       报到第一天就在IEP(Intensive English Program)部门进行了英文写作测评,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英语短文写作。写完以后等了大约十五分钟以后,我们的评级结果就出来了,英语写作能力为“四级”(最高五级),然后就由IEP老师引领到了教室。

        2)课程内容

       英语课程《作文和语法》(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每周一三五各一次,共15周,从1月8日开始,到4月20日结束。

      课程大约每2周学习一个单元,每个单元学习一种作文体式,包括 “比较和对比”(Comparison and Contrast)、“成因与结果”(Cause and Effect)、“总结”(Summary)、“总结与评论”(Summary-Response)、“论辩”(Argumentative)等等。

       这些文章体式都是学术英语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如一篇学位论文要有研究现状总结,就要用到“Summary”,特别是还要对已有研究作出评论,那就是“Summary-Response”。论文中要申明自己的观点,就需要“Argumentative”,有些部分是通过比较得出结论的,那就是Comparison and Contrast,当然有些论文要探究成因或者有的提出解决策略,这就会用到Cause and Effect。

       基本上每学一个体式,都要经过分析例文、熟悉学术词汇、撰写提纲、初稿、定稿的过程,这里面提纲和初稿都会经过老师的批阅。

        3)授课形式

       这门课以面授为主,辅以网络课程平台iCollege。iCollege平台主要是发布课程资料、收集作业。教室里每张课桌上都有电脑,有时候老师会要求学生将当堂课的限时写作作业等等内容上传至iCollege。

       4) 收获

        我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熟悉了学术英语的基本范式,增加了一些学术英语词汇。特别是关于英文学术写作,与汉语不同的是,每个段落除了在开头要有概括句以外,段末也要求有总结。除此之外,英语语法有所改进,更为重要的是了解了英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APA。

       2.口语会话(一对一会话和一对三会话)

       除了IEP的英语课程以外,国际项目处还与IEP相关负责人共同为我们安排了会话辅导(Tutoring Session)。IEP的Tutoring Session是GSU为国际学生或学者开设的免费项目,一次为45分钟,在图书馆专门的教室内由英语能自如运用的Applied Linguistics Department的学生或教师为Tutor,与申请者进行口语交流。另外,IEP专门负责Tutoring 项目的John David 每周给我们一起来的三人开设一个集体Tutoring Session。听说课的内容十分宽泛,涉及文化和观念。

       Tutoring Session主要训练听说能力。 我经过这个学期的练习,一个感觉是听力有进步,另一个感觉是面对外国人时的焦虑感有所减弱,表达时的紧张情绪有所缓解。

        二专业学习与教学观摩

       课程观摩学习涉及不同学历层次和不同类型的课程。有有非学位的语言类课程,即针对外国学生的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课程;也有学位体系必修课,包括本科生课程和硕士研究生课程。

       1.英语第二语言教学观摩

        由于我自己作为外国学生修习了《作文和语法》课程,但同时这是一门对二语学习者开设的课程,所以上课过程中,除了注意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以外,我还感受到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在美国特别是在佐治亚州立大学的成熟与系统之处。第一,同一门课程保持基本同步。我们同行的三名老师被分配到了同一门课程的不同的两个班,我与梁明伟老师在一个班,段爱峰老师在另一个班。两个班同一时间在不同教室由不同的教师主讲,但是进度始终保持在相差不大的状态,而且一些看似很自由的课堂活动两个班都基本同时展开。第二,课堂形式多样。虽然每个单元除了具体内容外,主体部分都相差不大,但是教师在课堂上会组织多种活动,活动大多具有趣味性。有些活动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例如语法挑错,将普通的修改病句改造成竞赛的形式,病句既是来源于本班学生的作文,有的同学看到自己写出的句子难免有点小激动;病句又分别印在不同颜色的纸上,每个句子一个小纸条,各小组一个颜色,哪个小组先完成这个颜色的所有纸条的改错则获得优胜,有小奖品鼓励。也有些活动与学习内容关联不十分紧密,但也是促进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特别是在开学的前几周,经常全班同学围成一个圈,做一些游戏,比如一个人将问题抛给另一个人,类似“说出三种动物的名字”等等,然后回答的人继续提问给下一个人。这种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反应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活跃了课堂气氛。第三,分组活动。大多数课堂活动都是分组进行的,本来就座时邻近座位的学生就已经是一个小组了,但是很多活动又由老师临时安排,打破壁垒,分为若干新的小组。

       2.《英语语法》(应用语言学硕士课程)观摩与学习

       我的导师Viviana Cortes春季学期有一门研究生的《英语语法》课,她批准我到课堂观摩。

       这门课程与我在国内给应用语言学一年级硕士研究生上的《汉语语言要素教学》有相似之处又稍有不同。第一,Viviana的课只涉及语法,而我的课涉及汉语的各个要素,除了语法还有语音词汇和汉字。第二,Viviana的课主要围绕语法本身展开,在分析语法现象的时候会考虑二语学习者容易出现什么问题,而我的课在语言要素本体与教学上的分配较为均衡,主要围绕教学来分析语言现象。

        《英语语法》课给我的启发也很大。第一,启发学生,给学生足够多的练习。Viviana老师每堂课都给学生很多练习,一般是打印出来发给学生的,通常有3-4页。一部分练习是回顾和巩固上一堂课的内容,课程一开始就做这些练习,做了二三十分钟左右,老师点名分别由个别同学讲自己的答案,大家一起来对照,个别题目可能会进行讨论。然后老师讲授新的内容,大约二三十分钟左右,继续做下一个练习。如此循环。课程最后的三十分钟左右学生一般比较疲惫了,老师会讲一些比较轻松的内容或者由学生来发布一些内容。第二,学生分组。练习的时候学生自动结组进行讨论,共同完成练习题目。第三,过程性考核。课程每完成一个部分的学习后老师会发布一些Quiz,即小测,与练习的方式基本一致,只是需要学生独立完成不再结组。每三周左右会有一个Quiz,Quiz后第二周教师发回试卷,并讲解其中的题目。除了这些平常小测以外,期末作业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份paper。

       这门《英语语法》讲授的内容较为浅显,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专业术语我似曾相识又不太确定,除了专业词汇以外难度对我来讲不大,通过学习我熟悉了专业词汇。并且对动词的“价”有了更多的认识。

       3.英语语言学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inguistics(应用语言学专业本科生课程)旁听

这门课程类似于我们文学院的《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结合体,是《语言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的基础课程和先修课程。佐治亚州立大学对“先修”概念执行的比较具体,即如果A课程是B课程的先修课程,那么选修B课程则要求已经通过A课程,否则不允许选修B课程。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为先修课程的设置确实是专业学习的分阶段任务,如果先修课程未能完成(即通过),则有可能不具备理解和接收后续课程的能力和知识储备,无法顺利完成后续课程的学习。

      《英语语言学》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inguistics这门课程每周两次,每次75分钟。从课时量上看,不及《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课时的总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本身不同有一定的关系。汉语有文献记录的历史较长,语言变化较大,所以《古代汉语》任务较重。其二,佐治亚州立大学开设专门课程的专业是应用语言学专业,该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英语教学能力,所以对语言本体的学习深度要求并不太高。而我院的《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是面向全院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学科基础课,势必要求一定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这门课的旁听使我对本科生课程体系有了深切的体会和认识。

       1)教材使用

     每一门课程老师都可以指定教材。美国大学的教材使用情况比较特别的是“租”。美国图书较贵,所以图书市场除了新书以外,二手书交易也十分普遍。对于“教材”来说,还有一种“租赁”的方式。佐治亚州立大学有专门的Book Store提供图书售卖和租赁服务。教授为某门课程提供教材名单,然后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列出教材,书店能够获取每门课程的教材与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名单,注册了课程的学生则可以优先获得租借该教材的权利。我由于未能注册入这门课程,租借教材需要GSU的书店从其他地区调货,晚了两周才拿到教材。

       2)课程授课方式

       本课程的讲授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辅以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提供教学大纲和一些参考资料,由于我本人不属于本科生系列,所以一直未能进入该课程的网络平台,但并不影响我学习这门课程,由此可见,该课程对网络平台的凭借并不多。

       课堂教学使用多媒体手段。从硬件看,佐治亚州立大学相当多数教室配置了电脑、投影仪和幻灯机。值得一提的是,幻灯机的使用确实提高了教学效率,因为有时候教师需要引领学生阅读教材,而如果只是教师说“翻到……页,看……段/处/句”等等时,学生完全凭借“听”来追寻书页的内容,第一容易出错,第二,速度较慢。特别是,当教师需要手写特别是在教材上手写某些内容的时候,幻灯机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否则教师要把书上的内容先抄写到黑板上,然后再手写。从教师的软件使用上看,这位老师倾向于使用Word文档而非PPT,这应该属于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倾向,我的导师Vivianna博士在给硕士生讲课时多使用PPT。

       3)助教制度

       《英语语言学》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inguistics这门课程的教授有一名助教,助教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①辅助课堂教学

        有的时候,助教带领学生一起完成课后作业,或者学生上台演示作业时,助教加以指导;或者教授布置课堂任务时,助教在教室巡视,随时指导学生。

        ②批阅作业和试卷

        学生的课后作业或者课堂作业大多都要上交,上交后主要由助教批阅,甚至有些作业会给出成绩。

       ③讲解部分内容

        有时候助教会讲解某个小的专题,教授在一旁加以补充。

       4)作业布置和课堂练习

       教授经常布置课后作业,课堂中也给学生相当的时间进行练习,甚至让学生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练习答案。有的时候课堂练习是一种小测试quiz。小测quiz这种形式在很多课堂中都比较普遍,本科生硕士生的课堂如此,据说有的博士生的课堂也会有。

      5)学生学习情况

       本班学生大约30名,课容量较为理想。

       ①学生积极提问

       美国课堂特别是本科生课堂给我的一个深刻印象就是学生提问十分积极活跃,老师启发学生“有什么不懂的吗、有什么问题吗”的时候,学生会举手提问,即使老师正讲得起劲,学生也会举手提问。尽管有些问题可能并没有什么代表性或者甚至与课程的内容关联并不是那么密切,而且甚至非常浅显,学生都会毫不犹豫地提出来。反观我们的课堂,老师启发学生都没有学生吭声,何况学生主动提问了。这大概也有中美基础教育不同的缘故吧。

        ②电子设备的使用

       极个别学生上课时使用笔记本电脑,是因为他们购买/租借了电子版教材。教授刚开始不了解情况,也曾经要求学生收起电脑,但学生解释后则允许学生继续使用。

       学生上课用手机的现象不多。不仅是玩弄手机的不多,即使使用手机拍照获取投影屏幕内容的人也不多。大概与屏幕显示内容能够在网络平台获得有关。但是我在国内的教学中也是用了网络平台,学生却仍然乐于拍屏幕,可能需要反思网络平台是否符合学生的使用需求和倾向。

        6)考试制度

        本科生课程除了期末考试以外,可由教师决定是否设置期中考试。我旁听的这门英语语言学设置了期中考试。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形式差别不大,都是随堂考试(期末考试时间与上课时间稍有出入),教授现场发放自制的试卷。期中考试教授发放的试卷中留出了答题空隙;期末考试学生自带答题纸。

        考试后的下一次课堂,发回试卷,并讲解试题。试题内容以操作性内容为主,主客观题目各占一定比例。

        考试前,教授对本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复习。甚至期末考试前,教授罗列了考题的内容和形式,类似于划出考试范围。

期中考试的设置能让学生能及时复习已经学习的内容,防止学习内容过多,前面的还没完全吸收,后面补充的来不及接收。而且考试题目可以发回,能让学生知道自己答题的对错,从而做出相应的复习和巩固。

        期末考试虽然考前公布了考试范围,但是考题相对比较灵活,学生答题需要认真组织答案,对于学生的自学和深入思考有激发的作用。

        三教学经验交流

       佐治亚州立大学设有“教学发展中心”(The Center for Excellenc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简称CETL ),开设一系列课程或交流会,主要由校内教师主持,自由报名参与。我参与过几次,交流会由一名教师主讲,听众人数不定,我参与过的一次最少的只有三名听众,交流的内容多种多样,我参与过的有如何启发学生,也有如何充分利用有效的课堂时间等等。

       除此之外,作为一名汉语教师,我还参观了亚特兰大的两所孔子学院。

       第一,参观了佐治亚州立孔院。这所孔院是由北京语言大学建设的,我与现任孔院院长朱姝女士在孔院办公室交流了中国文化传播与汉语教学的一些问题。

        第二,解除了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孔院。该孔院由南京大学建设。我与院长王玲女士建立了联系,获知今年11月埃默里大学孔院将举办汉语国际教育研讨会,我已从王玲女士处获取了会议通知并转给国内的同事。

        四、专业学习与研究

       开学之初我与导师Viviana沟通时,向她借了一本《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这是一本《语言学概论》教材,里面的内容涉及课程的各个部分,既能够帮助我了解美国的课程教学,也能够提高我自己专业知识与英语研究领域的接轨。我首先浏览了整本书的大纲,与国内的类似教材进行了对比。其次重点阅读了“词汇”部分,这里谈到“词”的确定问题,对我有一定的帮助。

      《作文和语法》课程中有图书馆管理人员讲授数据库的查阅,这对我对英文文献检索和阅读有很大帮助。

      《英语语法》课上研究生同学介绍了英语语料库的查询,有利于我了解英语语料库的现状,今后需要语料时可以调阅。

        申报国家社科项目但未能获批。访美前夕,学校社科处鼓励我们青年教师申报国家社科项目。2月份接到项目申报通知后,就在紧张的外语学习之余填写了申报书,于3月初上报。目前尚未得到评审结果,不管是否能够获得立项,但是申报的过程有利于我理清该课题的思路,有助于推进课题的研究。

       五、参加GSU的“全球教育合作项目”

        GSU的国际学生学者服务处(ISSS)于2018年开展了一项全球教育合作项目Global Education Partnership Program。项目的一部分内容是召集GSU的外国学者深入美国初中课堂与美国初中生进行交流。我有幸参与了本次活动。

       5月中旬在ISSS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与另外三位访问学者一起到亚特兰大市的Trickum中学为该校学生介绍了汉字知识,以《有趣的汉字》为题,介绍了汉语的国际地位和汉字的悠久历史,讲解了汉字的结构,演示了书写汉字的方法。汉字不仅是记录汉语的书写工具,也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向美国中学生介绍汉字知识,有利于增进了美国青少年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了解,推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我的讲解受到该校学生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六、国内的教学的工作

       1、指导硕士研究生

       我通过邮件和微信的方式指导国内的研究生。时差带来了一些麻烦,但是基本能够应付。

        2、建设《语言学概论》在线开放课

       赴美前夕我申报了由教务处下发的“河北省在线开放课程”的项目,到达美国后得到通知,我主讲的课程《语言学概论》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批准立项,我受到了很大鼓舞。

       但是,问题紧接着就出现了,河北省教育厅要求所有项目课程必须于2019年到来之前建设完成。在线开放课的核心内容是授课视频,而《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的视频如果要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需要有教师出镜的视频,也就是说我必须拍摄自己讲课的视频。我研修的周期是从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教育厅规定的课程建设期内我身在美国,不具备拍摄视频的条件(场地、设施等)。课程组就此讨论了多种方案,认为除非我回国拍摄视频否则无法完成任务。就此,我在了解到GSU在暑期并没有为我们安排具体的研修内容的基础上提交了回国完成视频拍摄的申请。但外事纪律和组织程序较为复杂,此申请未能获得批准。

       于是,视频拍摄工作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独自进行,但是视频文件无法达到教育厅的标准要求,准备回国后重新录制。

       七政治学习

       访美之前,学院党委书记王心同志找我谈过话,嘱咐我在国外不能中断政治学习,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国际处梁卫格老师也给我们访美教师讲解了注意事项,不能参与非法宗教活动,不能损害中国形象。

       访美期间,我时刻注意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遵守党的纪律,一方面坚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不参加任何宗教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微信等形式,与党支部保持联系,跟支部保持同步学习。

在严寒的冬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却感到无比的温暖。一年的海外学习收获很多,感想也很多,今后将考虑如何将所学所思应用于实际工作,改进教学与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