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河北大学国际合作处
当前位置:首页 > 海外交流 > 公派留学 > 正文

甄巍然海外研修年度总结

发布时间: 2020-02-02 09:14:57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站在2020年初回望,2019年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年。不仅仅因为在这一年里,我怀揣梦想和好奇远赴大洋彼岸的美国东南部知名的奥运城市亚特兰大,在异国他乡进行语言学习和专业研修,更重要的是,一年的美国生活让我在城市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异质文化体验等方面有了更直观的感触,甚至对我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上亦有不小的改变。

一、语言学习与教学交流情况

       语言学习几乎是所有海外访学学者的必然过程,我们的项目中包含了一门口语交流课程(Oral Communication),是佐治亚州立大学IEP项目中的必要课程。跟我们一起上课的有来自不同国家的访学者和申请研修学位的学生,从发音、词语构成、语调规范到文章选读、新闻分享,再到团队完成主题讨论成果展示。整个过程涉及语言使用的方方面面,短短三个月的学习极大地提升了我的语言水平。

       为了更好地提高我的发音,我和同校的老师一起申请加入了教育学院的语音工作坊“发音诊所”( Pronunciation Clinic),在一位教师、两位研究生的组织下进行了十多次的课程练习和交互学习,有效地纠正了我们在英语发音上的很多不规范的毛病。

       由于研修确定前期在与佐治亚州立大学访学项目负责人沟通上出现的小小意外,我的合作导师并不是我所选择的传播系,而是在英语系。因为时间紧迫,我只好服从了对方学校的安排。尽管如此,我跟合作导师相互非常融洽,她也理解我的研修志向在传播系,因此,帮我积极联系传播系教授,为我旁听课程提供了可贵的支持。

       我所学习的传播系是隶属于佐治亚洲立大学的文理学院(College of art & sciences),这个学院包含了23个不同的系和研究所,其中与新闻传播领域直接相关的是传播系和创意媒介产业。

       传播系包含了本、硕、博三级学位授予,学士学位包括新闻学和演讲学专业;硕士学位包括人类传播学、大众传播学和数字媒介战略三个专业,特别是数字媒介战略专业旨在将公共关系、电视媒体和跨平台内容生产融合在一起,为本科毕业的学生进入媒体或传播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博士学位是公共传播专业,其中有媒介与社会、修辞与政治两个博士研究方向。

       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传统的新闻传播理论、新闻史和新闻业务课程以外,也比较注重数字新闻、媒介伦理与社会、媒介研究方法等特色课程。在研究生人才培养中以工作坊式的研究教学为主,其中邀请普利策获奖记者为学生开设实践课程成为一个最大的亮点。实务课的老师大多是来自媒体,CNN的记者也常常被邀请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交流,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强化了前沿媒体与课堂的互动。在科学研究方面,以媒介与社会、修辞与政治传播研究为特色,并注重在该系除了硕博研究方向之外,还有一个全球信息研究中心,主要以地缘政治、运动、文化和发展为研究主题。

       这一年来,我除了参加此次访学计划中的口语培训课程之外,还主动参加了图书馆、学生中心多元文化交流工作坊和孔子学院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同时,通过学校网站的选课系统,主动用邮件联系了传播系相关老师,在得到老师认可的情况下,旁听了五门课程:数字化新闻、传播与社会伦理、质化研究方法、公共关系技巧、社交媒体策略的观摩学习,通过跟老师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该系在数字新媒体方向上的改革。

二、科研交流与研习情况

       除了教学方面的学习和观摩之外,我更注重在学术研究上的交流,也积极地利用各种机会展开学术上的请教与探访过程。

       首先,GSU给我安排的合作导师是英语语言学的教授,她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语言修辞手法。我们也围绕这个话题讨论过多次,我阅读了她主编的新书《记忆女性的不同——重塑修辞》。这本书通过分析一些故事里的修辞或叙述性表述,在数字和叙事背后寻找被忽略和遗忘的事实,并突出了故事里每个女性对她各自领域贡献的重要性。该书基于档案式的调查,文章来自各种人文学科的学者,包括修辞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作曲家和文学评论家等,他们运用女权主义研究方法来检验女性的工作,修辞机构,以及对女性声誉的建构和记忆。我觉得这是一本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女性主义传播的修辞研究,对我之后的相关书稿准备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其次,按照访学计划,我主要搜集并整理美国城市传播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研读、分析,以期整理出一篇能够反映这个领域研究状况的文献综述。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搜集到的与主题直接相关的研究文献(编著作6本,学术论文56篇)进行了详细认真地阅读和分析,对其研究问题、背景、方法等进行统计和比较,在对其进行综合性评析的基础上初步完成了一篇文献综述性论文,目前尚在进一步加工和补充中。

       第三,之前曾撰写的一篇关于城市传播方面的论文得到国内某一学术期刊的录用,刊发于11月份。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大的肯定,也让我在传播学与城市社会学的结合中获得有力的鼓舞,更加坚定了我用这样的思路来继续我选择的科研道路。

三、跨文化考察与参与体验

       即使是远离了最熟悉的职场和家庭,在异国他乡访学,我仍然不敢忘掉自己作为一个研究者的思考和观察。或许是因为自己的研究兴趣在于城市传播,所以很在意不同的城市是如何进行它的传播的。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主要考察了具有特色的美国大中小城市共十座,去了美国南部的佛罗里达州,在奥兰多感受到了迪士尼文化带给身体的震撼力,在迈阿密的游轮上感受不同文化融洽一体的自在感。

       我去了美国东部的华盛顿、纽约、费城和波士顿,在美国这些大城市,我看到了那些熟悉的高楼大厦,那些标志性的建筑、街道、雕塑,那些雕刻在历史荣辱柱上的或明或暗的人物,还有那些叙述在导游口中、传播在旅游资料中的故事。面对着自由女神像我想起美国伟大报人普利策曾在纽约的集会上大声呼吁着,成千上万地纽约市民开始为塑像捐款;在华盛顿的杰斐逊纪念堂、林肯纪念堂我想起美国从自由革命到解放黑奴的艰辛中那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自由宣言”、“危机十三篇”、“两千万人的祈祷”那些真切朴实又激动人心的文字犹如跳跃在眼前。

       特别是在费城,虽然只有一天的行走,却让我感触良多。我触摸着费城的自由之钟,在它锈迹斑驳冷冰冰的外壳下,曾回荡起多么振奋人心地呐喊与警告。我也曾意外地在街道对面看到富兰克林的肖像画,并发现他的墓地。看上去那是一片公墓,被铁栅栏和围墙圈出来的一大片,我驻足在偶像的墓碑前,仔细默读墓碑上他和他妻子的名字,想起课堂上给学生们分享他卑微的出身和波澜壮阔的人生,内心翻滚着难以言说的感慨。我突然有所领悟:有的人拥有传奇的人生和高尚的灵魂,即便千古之后仍被人时时怀念;即便那墓碑不是纪念在高耸着的堂前,而是静默在人们可以俯视的脚下,那高洁不败的情操仍然会在纪念他的人心里熠熠发光。

       我也利用周末的时间,选择距离亚特兰大不远的几处小城镇:往南走,遇到了复古又灵异的南部小镇萨凡纳;向东寻,遇到恬淡宁静的海边城市查尔斯顿;向西北,路过一个美轮美奂的海伦小镇,到达心之向往的乡村音乐之城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

       穿行在美国蜿蜒起伏的公路上,所经之地尽是风景如画,却实在是人烟稀少,让人不得不感慨美国的地广人稀。不一样的城市有不一样的故事,它们尽数在我视听觉的检阅中不断地挤进我脑海。我兴奋地对比着这一处与那一处的相同与不同,补充并翻新着对美国城市的认知。我分明感觉到我的世界在往外膨胀着,充盈内心的,除了那些城市姿态万千的面孔、零零总总的故事之外,更清晰的是它们所带给我的那种满足了好奇的幸福感。

       除此之外,在美国访学期间我也没有完全不顾学院的工作,作为新闻系副主任我通过QQ、邮箱参与了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并安排两次新学期课程和两次学年论文。作为研究生导师,我坚持指导研究生完成了学业,并指导多名本科生开题。

       以上是我研修情况的年度总结,感谢河北大学和新闻学院的领导同事在访学期间对我的支持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