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河北大学国际合作处
当前位置:首页 > 海外交流 > 学生交流 > 正文

巴西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陈琳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8-11-26 10:53:16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转眼一年即将过去,我站在这一年的末尾回首眺望,觉得一切都恍如梦境, 2月到任开始孔院工作仿佛就在昨日。在巴西这个慢节奏的国家一切都很慢,唯有时间匆匆流过,这一年有孤单的身影,有彷徨的心境,有辛酸的过往,有落泪的感伤,但是更多的是成长,是逐渐地走向独立,是勇敢地迈出脚步,是努力地展现自己。

Ø 关于生活

一个人脱离了父母的庇护独自来到遥远的国家,这种体验本身对我来说就是不可思议的,当初只是想抱着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的心态,但是当自己真正走出去之后,却感觉茫茫世界何其大,在这之中的我就像是一个无助的雏鸟,脱离了温暖的巢穴,要开始学着自我成长。网上有一句话,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真正的成长增加的不仅仅是年龄,更增加了成熟的理智和对责任的担当。

 孤独教我学会了独立

原来一遇到事情就会去寻求家人的帮助,这一年在巴西的经历更多的事情是自己学着去面对并解决,在这里很多时候就是一个人,面对着窗前的一排排高楼发呆,面对着一辆辆奔驰而过的汽车发呆,面对着不断拍打着的浪花发呆,最初找不到可以说话的人,因为我不会说葡语,不敢说英语,没人懂汉语,所以遇到事情我只能自己告诉自己怎么办,我不想让家人替我担心,为我忧虑,我学着自己去摸索去处理,学着和自己对话,去不断探索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要追求什么样的生活。偶尔也会难过,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给自己买点儿好吃的,或者去海边跑跑步,这一年的独处时光让我更加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追求什么样的生活,现在我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并且向着更好的自己在不断地努力着。

麻烦教给了我成长

在遥远的南美大陆这七个多月里我经历了各种各样的“麻烦”,手机卡遗落,银行卡丢失,现在感觉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当初却觉得简直无法生存,感谢我的小伙伴们的帮助,印象最深的是丢失信用卡的那次,感觉整个世界顿时只剩下黑白色调了,还好我的小伙伴一直在帮我想办法,安慰我不要着急,之后我们两个给客服打,办理卡片挂失以及补卡,最终补回了一张新卡,所以现在就已经长了教训,每次出门前都要检查一下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是否都齐全。经历了这些大大小小的“坎坷”之后,我变得更加冷静,每当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就不会感到那么手足无措,而是积极地去寻找解决方法,我觉得这对我来说真的是一笔很大的人生财富。

生活教会我如何去爱

生活在巴西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因为这里的人只想开心的事情,在这里赞美是一种习惯,这种有爱的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温暖。

拿我的房东来说,是一个非常酷的老太太,她的家充满了生活的格调,各种来自世界各地的小饰品装饰着她的房间,使一切看起来井井有条。大部分时候她会呆在家里织着毛衣看着电视,偶尔出去和邻居聊聊天唠唠家常。她给了我许多生活上的帮助,教我葡萄牙语,让我品尝她做的各种地道美食,每天我们两个早晚都会互相问候,是否睡得好,工作愉快之类的。印象很深的一次是我的生日,那一天我难过的走在大街上,想吃一块蛋糕却买不到,但当我回家推开门之后,一份超大的胡萝卜巧克力蛋糕屹立于我的面前,“这是我亲手为你做的,原来我儿子每年过生日我都会做给他,他特别喜欢吃这种蛋糕,相信你也会喜欢的。”于是她拿出一支蜡烛为我点燃,并唱着生日快乐歌,她为我过了一个很巴西的生日,还带我去体验了我想去而又不敢去的跳伞,我的房东太太与其说像是一个朋友,不如说更像是一个亲人,叫我如何不爱她。

Ø 关于教学

我的教学对象是中学生以及大学生,我所任教的地方主要在里约尼泰罗伊市葡中双语中学,他是2014年河北师大和州政府合作开设的学校,也是巴西少有的全日制公立学校,在这里汉语被纳为必修课程,全校学生几乎都会说汉语,一进校园学生就会用汉语来热情地向你打招呼,除了学生甚至当地老师们也能说上几句汉语,我在这里承担高二年级四个班的教学工作。每个班每周四节课,一周16课时。除了每周双语日常课程之外,在每个周六,我还有每周一次3学时的天主教大学总部CCE语言班的四级课程,我所教授的都是大学生,英语水平较高,接受能力较强。

首先说一说双语的教学情况。这里有着一群 让我又喜又恼的学生,他们常常给我很多惊喜和感动,当然也有恼怒和泪水。初见双语的学生们觉得他们如同小天使一般热情可爱,他们会和你用汉语打招呼问好,他们会教你学习葡萄牙语,帮你纠正读音,他们会给你跳桑巴,唱巴西摇滚…但是这都是初印象,待慢慢互相熟悉之后,小恶魔一面便慢慢显露,上课迟到是常事,吃东西、玩手机、睡大觉也屡见不鲜,只要我长篇大论讲20分钟以上,他们就会借口去厕所然后溜之大吉。我反思之后得出结论,这主要是因为在教学的初期,我所存在角色的转变、语言不通、以及对学生的了解不深,经验缺乏等问题。

1)角色转变

现在仍然清晰地记着当初第一节课时紧张的神情,突然从一名学生转为教师,让我感到极不适应,当一个班三十多个学生的眼镜齐刷刷地盯着我看的时候,我紧张到忘记了自己曾背过很多遍的教案,担心学生听不懂,用汉语夹杂着英语,一遍一遍不断地重复。不过这里的孩子真的很聪明,他们在很努力地去理解我想要表达的意思。每当看到他们茫然的眼神我都格外的焦躁,他们会轻声地对我说,Don’t worry, teacher it’s not your problem.

当然,转变角色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说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我深深体会到他们的疲惫,不忍心给他们留作业,这也就导致了他们当堂学完当堂忘的问题。还有觉得师生平等,做好朋友的心态,总觉得高中生应该有了足够的自制能力,不应该过分干预,这样的想法使我对于纪律方面的管理非常松懈,以至于让他们对于汉语课越来越不重视,对汉语老师越来越不在意。在这期间我深深感受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不易,他需要同时扮演指挥家、讲解员、主持人、协调员等多个角色,哪个扮不好也不行。正如刚接手二年级的时候,学生们经常向我提出要合板一起上的要求,考虑到他们离家远以及上一天课确实辛苦的原因后,我同意了,之后我发现合班之后的纪律变得非常差,到处都是交头接耳,而且并没有要好好学习的样子,我生气地告诉他们不允许合班一起上,现在再也没有学生要求要合班上了,因此于是我便强化教师的角色意识,每次课前要起立,并道:老师好!如果谁不起立,其他学生就因此不能坐下,后来所有的学生都非常地最守规矩。因此我想说的是,汉语教师一定要保持一个教师的权威,要有统领全局的意识,要时刻记住自己现在是一个老师,而不是一个学生。

2)语言不通

这对于我的教学是一个重大问题,由于最初不会说葡语,初入此地英语也不太流利,因此怎么上课变成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最初因为我们规定的教材《跟我学汉语》第二册是英语版,我以为学生们的英语水平都还不错,于是就用英语混着汉语教,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效果并不如人意,因为英语好的只是个别学生,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高,于是我改用全汉语的沉浸式教学,想到当初学过的教学理论,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是实际效果毫无奏效,简单的名词可以通过画图,比划的方式向学生解释,但是抽象的词汇就很难解释了,而且当学生们很难在短时间接受大量汉语,当他们碰到他们听不懂的句子的时候,他们便放弃汉语的学习了。在乔老师和以及孔院其他小伙伴的指导帮助下,我开始努力用葡语来教授汉语,这就需要在课前做大量的工作,把词汇以及句子都翻译成葡语,在课上用汉语讲,当看到学生眼中透出迷茫的时候用葡语进行解释,这样的方式使学生们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很多东西解释起来也更加方便,而且很多时候我们会针对汉语和葡语进行比较来学习,他们学习汉语的同时,我也学习了葡语,这大概就是孔夫子所说的“教学相长”吧。

3)课堂管理

巴西的学生是出了名的“猴”孩子,让他们一节课像中国学生那样老老实实认认真真上完一节课似乎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我的这些学生们初次给我的印象让我觉得他们像是小天使一样有着自我管理能力与强大的耐心,但是这都是初印象,待慢慢互相熟悉之后,小恶魔一面便慢慢显露,上课迟到是常事,吃东西、玩手机、睡大觉也屡见不鲜,只要我长篇大论讲20分钟以上,他们就会借口去厕所然后溜之大吉。当了老师才发现,老祖宗的那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简直说得太对了,在“没有规矩就是最大的规矩”的巴西,设立一套课堂规矩简直尤为重要,这也是我在一学期课上下来之后总结出的教训。我在第二学期初,针对之前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们的诉求,和学生们商讨共同树立了一系列的“规定”,明确学生可以迟到的次数,以及上课可以做以及不可以做的事情,比如针对上课去厕所、喝水然后就一去不回的问题,我会在课前给学生们五分钟时间,让他们都解决完再上课,当在上课过程中实在想去厕所或者喝水的,必须要用汉语来说明请求,并且在限定时间内回来,回来晚的会被“罚”给大家表演小节目,活跃课堂气氛,如果一去不返,那么他将被记为缺勤。

4)课堂教学

巴西学生是非常活跃的,因此国内的那种照本宣科的讲授方式在这里是不受用的,因此怎么让学生对汉语提起兴趣,怎么引起学生的注意就是一个很伤脑筋的问题了。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断摸索,尝试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比如文化与教学相结合,在讲到饮食专题的时候,我会和他们一起探讨中巴食物的不同,给他们讲解中国的饮食文化,比如我们的三餐吃什么,在中国什么菜最有名等等,他们对于这些中国文化充满了兴趣,谈起来也就滔滔不绝;除此之外,增加动手能力也是我常使用的一个手段,虽然有点浪费时间,但是学生们的积极性非常高,比如讲到服装专题时,我会让他们采集树叶,动手用树叶来一场“时装秀”;生词讲解与歌曲学唱相结合,比如学到生词“后来”的时候,我教学生一起唱刘若英的“后来”,短短的歌词让学生对后来的理解更加深刻,现在每每提到“后来”学生们还能哼唱出这首歌曲。对于巴西学生,课堂游戏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针对他们喜欢运动的特点,我在复习生词或者课文讲解的时候会穿插一些小游戏,我们最常玩的有“击鼓传花”、“萝卜蹲”还有“我来笔画你来猜”等等小游戏,学生们对此充满了兴趣。有时候我们还会歌舞结合,比如在学习身体器官的时候,我们一起学习“健康歌”大家边做边唱,热情高涨,有一点需要注意,生性乐观的巴西学生不喜欢悲伤缓慢的歌曲,他们也不太喜欢一直学习儿童歌曲,所以在歌曲准备方面要选一些节奏感强的、歌词简短而容易的流行歌曲来让他们学习,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游戏,比如挖空填字,我来指挥你来唱,边唱边跳的方式,这样学生才会乖乖的听你的指挥。

5)师生联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教学的重要前提,最初刚接手二年级的时候对于学生真的是一点儿也不了解,所以也不知他们究竟学到了什么程度,课程的进度也很难把控,对于他们的名字我也叫不出来对不上号,但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我们彼此之间渐渐熟悉,我会在下课之后在教室逗留一会儿,和学生们聊聊天,问学生能否理解,然后平时的时候我也会经常去学校的小图书馆,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学习语言,一起下棋聊天,慢慢地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好,他们不会把我当成严苛而不敢靠近的老师,我觉得和他们亦师也亦友。虽然现在还是有很多学生叫不上名字,但是她们每一个人的模样都印刻在我的记忆之中,很多时候,在这些学生中间我才像是一个孩子,因为我会经常和他们开一些小玩笑,偷偷跑到他们后面吓他们一跳,当一个小假期过后回学校相见时,学生们一个个的拥抱让我感到分外温暖。

这一年教学的体验,让我觉得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份有温度的职业,他不简单是所谓的传道授业,更是心与心的交流,文化与文化的碰撞,只有用心、投入地去和他们相处,去了解他们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而且在教他们的同时,我收获了更多的东西,比如站上讲台的那份自信,和学生交流的那份勇气,向学生们学习的那份热情等等,这对我来说都是难得经历。

Ø 文化活动

很庆幸在里约孔院的这一年参与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参与了从4月初的孔院开放日,到在双语每周五一次的汉语角,再到6月的汉语桥初赛,8月的汉语桥决赛,“巴西国家日”庆典,PUC开放日,见证了孔院的七周年,双语的四周年生日、UFF孔子课堂的揭牌,感受了国外的“中国中秋节”、以及华联会的“重阳节”。经历的这一系列重要时刻,让我这个小小的“庄”里人开了大眼界,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动让我也一点点地获得了成长。

原来之间朋友圈中晒的孔院活动,这一年终于有机会体验,记得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汉语桥了,经历了从初赛到决赛的全过程,感觉像是自己体验一般。首先是呼吁全班报名,然后给要参加比赛的学生们进行辅导,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给Daniel(博家浩)进行辅导,他是整个二年级的小“学霸”,用半年的时间从汉语零基础到通过HSK三级,好像在他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追求完美,是他的特点,还记得当时他拿着报名表来找我,说Lin,我想赢这次汉语桥,你可以帮我吗?看着他认真执著的眼神,让人难以拒绝。为了帮他写出一份满意的稿子常常熬到深夜,一个一个字的帮他断句纠音,稿子也是一遍一遍改了又改,但是我觉得很快乐,从初赛到决赛,他一路过关斩将,最后代表巴西队参加了世界总决赛,虽然没有取得前三名,但是他依然是我们的骄傲,回想整个汉语桥,感觉分外感慨,她的那句“你可以帮我吗?”久久回荡在我的耳边,现在他在准备HSK L4 下课我们常常一起探讨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他说他现在的目标就是通过HSK申请奖学金去中国读书。爱学习的孩子,希望你的中国梦能够实现,希望能够在中国与你相见。

在文化活动之余,我也继续操练着我的文笔工作,作为一个靠笔杆子闯天下的文科生,从最初写信无格式,抄送不分主体,邮件不会措辞,新闻没有时效性到现在能够写出较为规范的电子邮件,练习写各种大小活动的新闻稿、参与孔院的微信公众号运营,这一年真的在乔老师的领导下成长了太多太多。

门前小树的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但是我们的日子却一去不回来,转眼间,归期已近,现在反而渐渐舍不得这里,我想当我回去之后,我会怀念这里美丽的永无止息地拍打着浪花的海滩,郁郁葱葱的树林以及青山,拥有各色皮肤的让人又气又爱的巴西学生…我要怀念的东西太多太多。与其怀念,不如珍惜眼前,用我们乔老师的话,做好本职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岗,这一年收获了很多,也反省了很多,自己离一个优秀的汉语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修炼很久,人生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好的坏的都是风景,那么现在我的巴西之旅即将结束,我将整装待发,回国潜心修炼,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最后,感谢汉办给了我这一次美好的经历,让我在对外汉语的道路上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改善,感谢与里约孔院相遇,感谢与乔院长相识,让我获得了许多的成长,教会了我许多做人道理,最后感谢我的父母朋友们,一直是我在这里的坚实后盾,精神堡垒。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最后希望汉语之花能够绽放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吐露芬芳,吸引更多人了解中国,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