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河北大学国际合作处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报道 > 正文

人民日报报道我校巴西里约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乔建珍事迹

发布时间: 2017-02-09 10:33:47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2017年2月7日,人民日报23版专版——这里,培养了无数海外“中国迷”——报道了海外孔子学院搭起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神奇的方块字成为无数“中国迷”。其中,“让更多的人与中国亲密接触”报道了我校巴西里约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乔建珍的事迹,文章内容及报道电子版如下:

 让更多的人与中国亲密接触

  本报驻巴西记者  颜  欢

       1999年,对语言研究颇有心得的乔建珍开始学习葡萄牙语。像是遇见了真爱的触电般感觉,她深深喜欢上了这门语言及相关文化,下决心要用自身所学为中国和葡语世界的交往做些什么。

  她的投入和热情很快得到了回报。2005年,乔建珍参与了《精英汉语》葡语版本的编译工作,完成了目前为止国内唯一一套针对巴西人编写的汉语教材。2010年,河北大学申请开办里约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时,精通葡语的乔建珍受邀担任中方院长。“我想都没想就接下了这份工作”,她告诉本报记者,在巴西工作的5年间,“更让我有机会为两国文化交流出一份力。”

  刚到里约时,乔建珍最不适应的就是巴西人难以分辨亚洲人的面孔,“他们总是用日语跟我打招呼。”几年过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在巴西的投资越来越多,巴西人对中国人的认知度一下子增加不少,学习汉语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随着“中国”和“汉语”这两个词在巴西日益响亮,孔子学院也越来越火,里约孔院的学员中,上有耄耋老人,下有总角顽童,涵盖了各行各业的人物。乔建珍高兴地表示,“现在里约各大酒店、著名餐馆的服务人员都以能说几句汉语为荣。”

  5年了,一直支撑着乔建珍独在异乡推广汉语的,是巴西人的真诚和善良,以及他们对汉语和中国的热爱。业余班曾有一位退休的老记者,2012年入学时已经83岁。他对乔建珍说,自己前半生没有机会去了解中国这个神秘的国度,希望现在可以通过孔院来弥补遗憾。2014年,这个特别的学生以85岁高龄开始申请东方哲学硕士学位。半年后,他把自己第一学期的学习成果编辑成册、签上名,亲自送来孔院,并在扉页上写道:“谨以此书献给里约孔子学院乔建珍院长,是她将我引向中国文化的海洋。”忆起这个故事,乔建珍特别动情,“我当时热泪盈眶。正是一位又一位学员感动着我、激励着我前行,相信我的小小努力或许会成就他们的大大梦想。”

  每逢春节、元宵节,乔建珍便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纪录片,还专门教大家剪纸、写对联、包饺子,让巴西人多方面感受中国佳节团圆的氛围和“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我相信,节日背后的文化因素也在帮助越来越多的巴西人理解中国,让他们渴望与中国来个亲密接触,这也正是我工作的意义。”